2001年,上级批准济南高新区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拉开高新区博士后事业的序幕。20多年来,高新区博士后工作取得“从无到有、串点成面、由弱变强”的突破性飞越,形成积厚成势、蓄力跃升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7家,涉及山东省药学科学院、浪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科研方向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量子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拥有博士后从业人员2000余名,每年研发经费超过10亿元。

拓宽引才渠道 发挥博士后高端智力作用

近年来,以承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高新区拓展海外引才渠道,征集优质海外博士后人才,全程跟踪服务,促进落地项目30余个;发挥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保区“三区叠加”优势,积极组织对外合作交流活动,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成为济南开放引才金品牌,依托浪潮集团、齐鲁制药等龙头企业,在西雅图、旧金山、波士顿建设近50个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才联络站;推动海外科技项目孵化落地,打造“工作生活在海外、成果贡献在高新”的海外人才“飞地”模式,集聚具有国际技术水准和丰富研发经验的科学家百余位。

释放爱才诚意 力推博士后制度改革创新

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大力支持博士后集聚计划,2021年,高新区全年累计发放设站单位资助、博士后开题项目资助、博士后科研项目配套资助、博士后生活和租房补贴、博士后留济补贴550万元;遵循“省市有叠加、地方有配套”原则,推出《济南高新区聚人才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对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资金扶持,博士后人员出站后到高新区工作,分两期给予20万元的安家补贴;针对年入12万元(含)以上、子女在托育机构托管的女性博士后人才,特别出台托育专项补贴,每月最高可享受3000元的资金补贴。

谋划聚才良方 打造博士后发展一流环境

顺应产业链布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规划建设中国算谷、药谷、世界透明质酸谷、国际激光谷、量子谷等产业载体,分阶段发布博士后需求计划,开展“名校直通车”“才聚泉城名校行”等聚才行动,打通西北、东北等5条精品线路招纳博士后人才;为提升博士后人才“个人人力资本价值”,设计全国首个“人才有价”评估体系,通过数据采信和大数据算法,采用400多项指标、数千个因子,对博士后人才的当前价值、潜在价值和未来价值进行综合预判,给出身价、金融价值和岗位价值报告;优化营商环境,当好博士后和建站单位的服务员,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职称申报、档案托管、落户办理等业务,帮助解决难题500余个。

敞开用才胸怀 促进博士后科研走在前沿

济南高新区博士后事业注重与经济同频共振,与科技创新融合衔接,着力促进人才、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比如,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院士带领博士后科研团队,研制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打破该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解决“卡脖子”难题,奠定国家信息安全的命脉基石;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建成由4台激光雷达、35个点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组成的大气污染观测平台,其研发的大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城市大气自动监控技术、电厂脱硫技术被生态环境部列为推广技术;2021年,山东省药学科学院成功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项,其中特别资助2项。(济南日报 记者:韩霄鹏 通讯员:赵欢)

暂无评论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