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彰显我市打造 " 近悦远来 " 人才生态的坚定决心,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振兴工程 激励人才助力 " 六城联动 " 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及配套实施细则。
3 月 29 日,长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政策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市人社局局长 秦锡春
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去年以来,聚焦现代化城市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印发了《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振兴工程激励人才助力 " 六城联动 " 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即 " 人才政策升级版 "。为保证政策的执行性和落实的便捷性,近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步印发了 " 人才政策升级版 " 实施细则。
一、出台背景
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 八个坚持 " 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将人才工作提升到与高质量发展并重的位置,对 " 教育、科技、人才 " 作出三位一体系统部署,把 " 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 " 写入党章。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进一步推动长春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指示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着眼落实省委 " 一主六双 " 高质量发展战略,锚定打造 " 三强市、三中心 ",聚焦 " 六城联动 " 发展蓝图,持续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特别是去年以来,颁布出台《长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成立东北首家人才服务局,设立产业人才编制池,举办首届 " 长春人才节(企业家节)",打造人才创新港,通过规划院士创新创业引领区、开展人才分类评价认定、实施百万大学生留长工程、建设长春青年人才城等一系列系统化的精准措施、靶向发力,不断增强聚才聚智吸引力、创新创业驱动力、宜居宜养保障力,全市人才事业发展形势逐步向好,人才总量突破 140 万人,连续六年实现人才正流入,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当前,长春正处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换的关键节点,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长春要振兴发展,必须下好人才 " 先手棋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人才政策体系化建设,吸引集聚广大人才服务全市重大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成立了政策研究专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坚持对标高位、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延续整合、力求务实管用,起草形成了 " 人才政策升级版 " 并出台了实施细则,充分彰显了长春市真心爱才、悉心育才、诚心引才、精心用才的鲜明态度,以及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的坚定决心。
二、主要内容
长春市 " 人才政策升级版 ",涵盖 8 大板块、36 条措施,力求在引进、培养、留住、用好人才等方面全面发力。
第一板块是服务高端人才,加快释放创新创造活力。聚焦大科学家创新创业,打造 " 六城联动 " 院士创新创业引领区。加强 "1 个万亿级、6 个千亿级 " 产业领域的优秀企业家培养,定期评选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突出的科学家、企业家等杰出人才,大力营造 " 尊才崇智、举贤尚功 " 的浓厚氛围。
第二板块是发挥编制作用,强化人才团队家属安置。聚焦人才编制保障,建立市和县区专项编制统筹使用联动机制,妥善安置来长、返长的高层次人才、配偶及团队成员。扩大用人单位招聘自主权,在编制、特设岗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人才来长提供编制保障、待遇保障、身份保障。
第三板块是支持科技创新,推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聚焦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支持产业链重大技术创新,建立重大产业项目、重大科研课题和重大技术难题人才使用机制。实施在长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吸引域外创新成果来长转化,实现以人才成果树立实绩导向、贡献导向、激励导向。
第四板块是鼓励创业就业,提升政策扶持引导力度。聚焦 " 百万大学生留长工程 " 的实施,支持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扶持,支持人才回归回乡创业,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以鲜明的政策引领,激发各级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第五板块是加强生活保障,优化服务打造宜居环境。聚焦人才服务,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 一站式 " 服务平台。支持青年人才社区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子女就学保障,实施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确保人才在长安心安业。
第六板块是实施资金奖补,树立价值贡献激励导向。聚焦增强人才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实施高层次人才贡献奖励,实行国家级奖项配套奖励,给予人才购房补贴,通过不断激励广大人才见贤思齐、踔厉奋发,为长春发展贡献力量。
第七板块是强化平台支持,打造集智汇能人才载体。聚焦提升平台载体对高层次人才的承载能力,重点加强创业平台载体建设、搭建国际性人才交流平台、人才创新研发平台、支持人力资源产业发展,通过各类人才载体的创建,为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第八板块是注重培养引进,推动模式创新拓宽渠道。聚焦人才的 " 引 "" 育 "" 用 " 等关键环节,在强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同时,实施高层次人才选育工程和 " 百万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做到吸引海外人才和柔性引才引智同步,通过创新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职称评价机制,为人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长春市 " 人才政策升级版 " 在起草过程中,坚持紧扣中心大局,紧紧围绕助力 " 六城联动 ",突出支持与长春 "1+6" 主导产业具有高度关联性的人才和事业,是对我市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的一次全面提升;坚持发挥叠加效应,做到与省人才新政 3.0 的承接延伸,既突出了高奖励引才,也注重了强服务留才,确保实现政策差异化落地,人才多标准受益;坚持多维度覆盖,全方位引导激励市校协同、产教融合、才需共振,在突出对高层次人才支持的同时,将大中专(含职校、技校)毕业生纳入政策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各级各类人才享受政策的广度;坚持保持比较优势,在政策研究过程中,不仅将社会各界反映良好的既往政策予以保留,而且深度对标对表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人才政策,破解了我市原有政策系统性不强,优势不足等问题,确保 " 人才政策升级版 " 成为长春历年来最积极、最开放、最具含金量的政策,在东北城市中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服务优势、发展优势。
三、组织实施
政策好不好,能否落地、是否见效、人才感受是衡量的基本标准。为全面发挥政策效能,确保长春市 " 人才政策升级版 " 接地气、便操作、快落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配套出台了实施细则,总的想法,就是在政策落地执行的过程中做到 " 四个确保 ":
一是确保政策执行更加 " 明晰化 "。" 人才政策升级版 " 的落实,涉及全市 12 个牵头部门、20 个配合部门,覆盖所有县(市)区、开发区。并将 36 条政策分解为 87 项要点,每一项要点都由责任部门制定了实施细则,明确了政策内容、申报对象和条件、办理流程、所需材料、申报时间和办理时限、责任部门及咨询电话等内容,帮助人才快速了解政策内容,明确找谁办、怎么办、何时办。
二是确保资金补贴更加 " 精准化 "。根据政策要点,详细梳理了每一项政策需要的配套资金支持,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纳入全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预算,保证每一项政策要点都有专项资金配套,发挥长春 " 人才大脑 " 作用,力争符合条件的人才都能实现 " 政策直达 "" 待遇快享 "。
三是确保配套服务更加 " 人性化 "。为提高人才服务能级,我市去年专门组建成立了长春市人才服务局,主要职责就是为各级各类人才提供高质量人性化服务。在落实人才政策的过程中,不仅将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专班专员服务,还将为获得 " 人才尊享卡 " 的人才提供家属安置、子女教育、医疗保健、机场车站、文化旅游等集成快享服务,不断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是确保跟踪考核更加 " 效能化 "。建立政策落实情况定期调度制度,跟踪监督各政策执行部门的落实情况,随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各部门政策落实成效及人才引育留用效果,将人才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管理,形成举全市之力促人才发展的良性格局。
答记者问
【长春日报】问:本次发布的 " 人才政策升级版 " 有哪些特点?
【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 崔岩】答:
第一,从大局出发,注重方向性。主要有三个维度的考虑。一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对标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最新要求,确保人才政策体现正确政治方向和鲜明时代特征。二是衔接省里人才政策,在全面承接省人才政策 3.0 的基础上,对我市 2017 年版人才政策进行升级完善,体现人才政策的与时俱进、传承创新。三是聚焦长春中心大局,这版政策称为《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振兴工程激励人才助力 " 六城联动 " 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就是把政策最终的落脚点定位到服务 " 六城联动 " 这个长春市的中心大局上来,让 " 六城联动 " 成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人才成为 " 六城联动 " 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和智力支撑。
第二,从整体把握,注重系统性。人才工作域大面广,长春市的人才总量又在持续扩大,目前已经达到 140 万规模,这就要求人才政策要有系统性的考量。政策升级版,突出了四个兼顾。一是兼顾共性与个性,既注重政策的普惠性,涵盖 8 大系列,又注重政策的个性化,突出对科学家、企业家等高端人才,科研、产业人才等骨干人才,大学生和蓝领人才等基础人才的政策服务。二是兼顾存量与增量,既注重人才培养培训、盘活存量,又突出引才留才、扩大增量。三是兼顾激励与保障,既有 " 真金白银 " 资金支持,又有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生活服务保障。四是兼顾主体与个体,既有对用人主体的政策支持,又有对人才个体的直接政策关怀,也有对研发中心、双创平台、产教融合基地、创新联合体等方面的政策助力。
第三,从需求入手,注重针对性。政策升级版出台前,市委组织部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走访了县(市)区、开发区,深入到企业、高校、院所和重点部门,与专家、学者、高层次人才、大学生等重点人群进行座谈交流和个别访谈,了解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人才需求和意见建议,坚持从需求处入手、问题处着力,有针对性地研究每项政策条款。例如,针对科学家等高端人才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 " 烦恼 ",制定实行创新人才和团队专班服务的政策;针对部分人才对编制的关注需求,制定人才编制池政策,突出产业紧缺人才事业编制保障、专项编制周转保障、回归人才编制保障等;针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课题,突出科技创新支持政策,进一步增加支持产业链重大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支持 " 三圈 " 创新联盟建设等政策条款的含金量;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初期面临的现实困境,突出加大大学生创业就业扶持力度,从大学生实训基地、创业奖励、安居补贴、青年人才社区建设等方面给予人性化的政策关怀 …… 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人才的需求、回应人才的关切。
为了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我市成立专班,逐条配套了实施细则,明确责任部门、兑现流程,设置服务窗口、服务热线,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为政策落地开辟 " 绿色通道 ",致力打造 " 尊才崇智、举贤尚功 " 的人才服务文化,切实增强人才在长春工作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守望都市】问:长春市 " 人才政策升级版 " 在集聚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宋堃】答:这次出台的 " 人才政策升级版 ",立足长春实际,重点在传承创新、包容普惠、务实精准、重点突破、人文关怀等方面发挥长春人才政策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政策的传承创新。在政策设计上,我市按照立足本地人才资源、着眼域外人才资源、聚焦海外人才资源的思路,提出很多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政策举措。
立足本地方面,打造 " 六城联动 " 院士创新创业引领区,对在引领区内创业的院士及其团队给予全方位、全过程政策支持;同时,还支持 " 环吉大双创生态圈 "" 北湖科创生态圈 " 和 " 净月数字经济双创生态圈 " 建立创新联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着眼域外方面,支持用人主体建立研发中心、开放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 " 人才飞地 ",对其中聘用的高层次人才,视同全职在长工作,可申报省市级人才、科技项目。另外,对于企业和市属事业单位柔性引进的人才,可给予每月最高 5 万元的服务补贴。
聚焦海外方面,积极引进国际一流科技成果和产业领军人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支持域内有条件的用人单位,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工作机构等形式,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
二、突出待遇留人,体现政策的包容普惠。在人才普遍关注的住房保障、生活补贴、成长奖励等方面,加大政策资金投入,提升人才政策的温度。
一是构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新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在长自购首套住房给予 20 万元至 50 万元购房补贴;顶尖人才采取 " 一事一议 " 给予住房保障支持。高层次人才租住商品住房(含人才公寓),可享受 24 个月,每月 3000 元至 5000 元的租房补贴。另外,全市还新建了 2 万套 100 万平方米标准化人才公寓住房;应届高校毕业生本地购房给予 2 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有效提高人才住房保障能力。
二是扩大生活补贴范围。在持续落实给予引进高校毕业生 3 万元、5 万元、8 万元一次性安家费政策的基础上,对应届全日制高校毕业生,首次在长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中小微企业就业的,按照本科 800 元、硕士 1500 元、博士 3000 元的标准,给予最长 12 个月的生活补贴。进入新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市级企业研究生创新实践工作站的,可享受博士每月 3000 元、硕士每月 2000 元的生活补贴。
三是新增成长奖励激励。对获得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部委授予奖项或称号的人才,有资金奖励的市财政给予等额配套奖励,无资金奖励的市财政给予 5 至 10 万元资金奖励。我市还计划,重点资助 100 名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每年培训 100 名重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分别给予 10 万元和 1 万元培训补贴。同时,加强技能人才成长激励,将新晋升技师、高级技师的奖励标准,分别提高到 3000 元和 4000 元。
三、注重靶向思维,体现政策的务实精准。主要是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人才、重点事项等个性化需求,给予分类施策、专项支持。例如:
在重点产业方面,对顶尖人才重大创新创业项目实行 " 一事一议 ",最高给予 1 亿元项目资助。加大对重点产业领域 " 专精特新 " 企业招聘人才的支持力度,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用于招聘紧缺人才。
在重点人才方面,对企业或国家级科研院所、" 双一流 " 建设高校新引进培养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分别给予 300 万元、100 万元资金资助;对企业新引进培养的省级领军人才,给予 50 万元资金资助。对为我市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的人力资源企业或个人,分别给予 30 万元、20 万元、10 万元奖励。
在重点事项方面,对域外创新成果来长转化,经认定最高可给予 5000 万元转化引导基金支持,并在土地使用、融资贷款、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聚焦服务产业,体现政策的重点突破。重点聚焦服务 "1+6" 产业需求,在人才供给、成果转化、载体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例如:
着力提升人才供给能力,依托企业建立 100 家市级大学生实训基地,给予 5 万元至 8 万元一次性建设启动资金,并按照每生每月 1000 元至 1500 元的标准给予实训补贴,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对驻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取得的重点科研成果,直接在我市转化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的,给予最高 500 万元资金支持。
大力支持载体建设,在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市级企业研究生创新实践工作站认定工作,分别给予 30 万元、20 万元、20 万元资金补助。
五、注重优化环境,体现政策的人文关怀。以高品质为核心,着力推动人才生态不断优化升级,更好满足人才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例如,
实施人才分类评价,按照分类分级、就近从优的原则,在市域范围内安排人才子女入学就读。发放 " 长春人才尊享卡 ",持卡享受市域内机场、车站贵宾式出行服务,提供各类行政服务大厅及公办文化、旅游、休闲、健身场馆优惠专享服务。
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为 " 战略科学家 " 和 " 潜力科学家 " 分别配备服务专班、服务助理,每年给予 20 万元和 5 万元的工作经费。来长工作的高层次人才、配偶及团队成员,符合进入我市事业单位条件的,可使用人才专项事业编制,采取对等安置的办法妥善解决。还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定期体检、专家诊疗、健康咨询、生态疗养等服务,开辟人才及其子女、配偶和双方父母就医享受 " 绿色通道 "。为在长院士、卓越(优秀)企业家、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常态化、个性化的全链条中医药健康服务等。
加强人才创业支持。鼓励人才回归回乡创业,被认定为重点扶持的项目,可按其创业投资额的 10%,最高给予 1000 万元资金奖励。经认定的人才享受我市 " 人才吉祥贷 " 服务,可在银行申请无抵押、无担保信贷商业贷款,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
为便于社会各界了解掌握政策,市人社局将 " 人才政策升级版 " 和实施细则进行了编印,相关政策信息也将在市人社局网站发布,欢迎大家随时关注查询。
【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问:长春市人才服务局在贯彻落实 " 人才政策升级版 " 方面,将主要采取哪些服务措施?
【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李博】答:此次 " 人才政策升级版 " 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我市人才服务能级,将为长春市吸引集聚人才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下一步,为全面贯彻落实 " 人才政策升级版 ",市人才服务局将在以下几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制定并推行《长春市人才服务制度》,全面整合省市县三级人才服务资源,健全三位一体服务网络,完善服务机制、规范服务标准、丰富服务内容,为执行政策提供制度支撑。开发建设 " 人才服务大脑 " 和人才大市场(人才大厦),打造以政府服务为主导,融入市场服务要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推动人才管理服务迭代升级,为兑现政策搭建功能载体。统筹全市政府资源、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社会资源,深入开展 " 人才政策升级版 " 进政府、进社区、进企业、进院校、进群众等宣传活动,为推广政策构建宣传矩阵。
二是创新助企惠才服务模式。打通服务企业的 " 最后一米 " 距离,提升服务企业人才精准化水平。
实行人才服务专员派驻制度,着眼全域重点企业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开展 " 万千企业人才服务提升工程 ",通过向企业派驻人才服务专员,第一时间对接企业和人才需求,面对面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
开展域外人才引进专项行动,根据各类企业人才需求,组织我市企业赴域外开展招聘活动,2023 年力争实现引进 3.5 万名人才目标(企业管理人才 2000 人、高校毕业生 1.5 万人、专业技能人才 1.5 万人、紧缺产业人才 3000 人)。
强化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发,全面深化 " 政校企 " 合作领域,为有需求的企业搭建与高校、院所合作桥梁,促进校企签订合作协议,依托大学生实训基地等育人载体,采取订单、定向的方式向企业精准输送人才。
提升吸纳留用人才支持力度,建立企业留才用才政策 " 直通车 ",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对一次性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新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市级企业研究生创新实践工作站的企业给予资金奖补,推动人才链融入产业链。
三是激发产业吸纳人才活力。破除传统服务思维定势,主动帮助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就业潜力。
实施重点产业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依托 " 百万大学生留长工程 " 持续向 "1+6" 重点产业输送青年人才,每年为汽车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输送不少于 1 万名高校毕业生。
开展 " 百所高校长春行 " 活动,邀请国内百所知名高校校长和专家学者,围绕长春产业布局、重点企业及发展前景等,交流研讨、参观合作,搭建面向域外宣传长春、推介企业的关键节点,促进域外大学生回长就业创业。
开展千企万岗促就业、高校就业指导队伍企业行等系列活动,组织 43 所高校辅导员实地考察我市产业发展,了解企业招聘动态、交流人才缺口和招聘专业。全年计划举办校园招聘会 1000 场、域内外专场招聘活动 200 场,开发就业岗位 15 万个,实现来长留长大学生 10 万人以上的目标。
四是打造高端人才服务品牌。全方位开展高端人才精准服务,营造拴心留才良好环境。
提供高端人才尊享服务,聚焦人才住房、出行、医疗和子女教育等生活需求,为人才发放 " 人才尊享卡 "," 一对一 " 提供高品质保障。
关注高端人才团队服务,对重点产业链中发挥引领作用的高端人才及团队提供专班服务,有效联通高端人才及团队与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沟通、协作,为高端人才企业及团队创新发展、融入产业链营造优质服务环境。
关注高端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建立高端人才服务专员团队,围绕大校大院大所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成果转化进行跟踪服务,建立 " 一服务、一保障、一跟进 " 服务模式,不断提升重点重大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
来源:长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古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