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意广东省先行先试,试点建设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是全国3个“国字号”博士后创新示范平台之一,曾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基层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被写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目前,我市已建成示范中心和7个县(市、区)分中心,形成“1+7”博士后工作格局,打造了“侨都博士后”品牌,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由53家增至135家,增长了2.5倍;在站博士后由5人增至93人,增长了18.6倍;近年来在站博士后累计获得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资助等近50人次,参加省级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超90个,当前在职在岗博士近1000人。
一是政策“加码”扶持创新发展。我市聚焦聚力打造人才创新发展新高地,推出人才强市“新四十条”等一系列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政策,为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支撑。同时,7个县(市、区)政府也相继出台多项人才扶持政策,形成了良好的政策叠加效应。部分县区新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最高补助达100万元,博士工作站最高补助可达70万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站补贴50万元,在站博士后生活补贴最高补助达每人每年50万元,出站后留在我市工作的博士后购房补贴最高可达60万元。
二是打造近悦远来“侨都博士后”品牌。我市依托示范中心积极开展“侨都博士后”系列服务,如“侨都博士后大讲堂”“侨都博士后沙龙日”“侨都博士后江门行”和“侨都博士后对接会”等常态化交流活动,并承接了博士后学术论坛、创新赛事、博士后工作者培训以及人才联谊会等活动,并带动各县(市、区)开展了“蓬博人才”“经纶江海”“鹤才翱翔”等特色的人才活动,近三年来累计线下超5000人次参与,线上超30万人次参与,在全市范围营造了近悦远来的博创氛围。
三是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落地。搭建“三高”竞技舞台。2018年以来我市连续四年参加广东“众创杯”博士博士后创新赛,共有52个项目参加赛事,报名项目分别由第一年的4个、增加至最后一年19个,特别是近两年报名项目数稳定在20个左右,均排在全省地市前5名,反映出我市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热情被点燃,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同时,我们在四年参赛中共获得了2银、2铜、3优的成绩,除2018年没有项目进入决赛外,其余三年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2019和2020年均有2个项目进入决赛,2021年则有3个项目进入决赛。同时,有26个参赛项目的博士博士后创新成果成功转化落地,如:在2020年获得企业组银奖的胡杨博士项目落户新会古井新材料产业园区,专门开展功能性聚合物微球的产业化。连续举办了两届博士后创新实践课题,累计收到238项课题申报,课题立项团队共发表25篇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EI论文,获批7项发明专利,获得5项表彰荣誉,重点资助项目30个,创新实践课题研究项目受到了“新华网”“南方+”等30余家省级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和宣传。连续举办了两届“江门市产业工程师暨博士博士后揭榜创新赛”,累计收集筛选了30个项目需求,研发总投入超1.7亿元,涵盖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5大领域,联系发动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团队报名揭榜,共收集到意向线索67条,其中揭榜团队发来解决方案48份,共促成11家需求企业与揭榜团队签订意向合作协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