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在山东烟台举行,新黄河记者自现场获悉,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将于10月26日在山东烟台开幕,共有来自43支参赛队伍的1530个团队/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大赛设置1432万元奖金。
43支参赛队伍的1530个团队/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
会上,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秘书处秘书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介绍,本届大赛共吸引来自海内外的6206个博士后团队及项目报名,参赛总人数达2.5万人,经过各组队单位预选推荐和全国复赛,共有来自43支参赛队伍的1530个团队/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实际到场参赛团队1457个。
李金生介绍,本届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烟台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办。
大赛以“智汇赋能发展博创引领未来”为主题,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四个组别,划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海洋开发与应用、其他行业等7个赛道进行比赛。总决赛设置金奖、银奖、铜奖、优胜奖、优秀组织奖等奖项,对获奖博士后人员颁发“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证书,设置奖金总额共1432万元。
据了解,总决赛期间,还将同步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人才项目交流对接、人才招聘、创新创业主题研讨交流会等活动。总计有700多个单位参加现场交流对接,包括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11个独立组队博士后设站单位参加政策宣传推介,另有40余家创投机构参加。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将有来自全国180多家单位参展,博士/博士后人才招聘活动已征集了2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的1100余个博士/博士后岗位。
企业出题、博士后解题,揭榜领题赛关注度高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设置的4个组别中,揭榜领题赛受到了国内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
李金生介绍,从第一届大赛开始设置揭榜领题赛组别,“企业出题,博士后解题”,聚焦国内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的技术难题科研攻关和技术升级需求,面向博士后群体征集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揭榜领题,帮助博士后研究人员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有效获取资金支持。同时,助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注入动力源。
记者了解到,2022年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决定建立博士后揭榜领题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全国博士后揭榜领题常态化活动,积极搭建网上交流对接平台,助力一大批项目成功对接,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人才之间搭建了互通互促的“立交桥”,受到了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和广大博士后的关注、重视和欢迎。
“作为本届大赛的四个组别之一,本次揭榜领题赛继续推广博士后揭榜领题的张榜发布模式。”李金生说,前期经广泛征集,大赛执委会发布了国内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提出的515个项目需求,重点聚焦“卡脖子”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难题,各需求单位提供的项目奖励超过1亿元,吸引了大量博士后及团队踊跃应征领题。经过云宣讲、复赛等过程,最终有324个博士后团队进入揭榜领题赛全国总决赛。
来鲁(留鲁)博士后最高可享受40万元经费支持
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专门面向博士后科研人员和团队的全国性赛事。
近年来,我国在博士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李金生介绍,根据最新博士后评估工作统计,2016—2019年,全国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级项目9万个,省部级项目8万个,其他各类项目12万个。目前,全国已设立433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据不完全统计,2016—2019年间,博士后在站期间共获得专利总数约4.34万项,有力促进了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作为此次大赛的举办地,山东坚持把博士后作为培育战略青年人才力量的重要抓手,聚力打通博士后“引、育、留、用、服”全链条,促进了山东博士后事业蓬勃发展。
发布会上,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周春艳在答记者问时提到,来鲁(留鲁)博士后最高可享受40万元经费支持,具备条件的在站博士后、留鲁博士后均可直接参评副高级、正高级职称。
人才引育上有完备的政策体系。出台《山东省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完善了博士后工作机制。设立“博士后科学基金”,集中支持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创新研究、创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创业上有精准的帮扶措施。连续实施“省博士后创新项目”“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专项,来鲁(留鲁)博士后最高可享受40万元经费支持,为博士后创新创业提供了精准扶持。
合作交流上有健全的体制机制。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稳定合作机制,集聚优势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坚持分类评估,建立流动站、工作站(基地)评估指标体系,使评估导向和评估结果更加科学。
生活待遇上有优越的服务保障。向符合条件的优秀博士后发放“山东惠才卡”,在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医疗保健、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政策待遇,有效解决博士后人才后顾之忧。具备条件的在站博士后、留鲁博士后均可直接参评副高级、正高级职称。
此外,新黄河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在平台载体建设上,山东创新搭建了丰富多样、针对性强的载体平台,助力博士后发挥高端人才价值。
建立全面覆盖的招引平台,全省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3个,涵盖全省高校、科研院所80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05个、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25个,实现16个市区域全覆盖、重点产业全覆盖和所有行业门类全覆盖。
构筑主题突出的交流培育平台,打造“博聚齐鲁智惠未来”品牌活动,举办以“海洋新材料”“脑科学和智能医学”“进企业、解难题”为主题的博士后学术和科技交流活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完善助力成果转化的孵化平台,成立博士后平台协作“1+5”联盟、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山东博士后创业基金联盟等组织,推进跨地区博士后平台合作。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资本主投”的创业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源与博士后创新项目充分对接,为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服务。
搭建高水平高能级以赛聚才平台,2019年以来,连续5年举办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全球20余个国家,近200多所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博士后,携带超过4200个项目参赛,落地项目创造产值超过了120亿元。
记者:张成地 记者:李巧妹 摄影:张文龙 编辑:赵晓昕 校对:汤琪 剪辑:张文龙 摄像:张文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