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全国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成立以来,工作站的建设与发展,为博士生开辟了一条培养、使用和流动的“绿色通道”。在中央、地方、流动站设站单位等多方支持下,博士后工作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截止2019年10月底,我国目前共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723个。随着博士后工作站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在博士后招收、工作站建设与平台管理等方面也暴露出了若干问题。
为了加强人才培育与平台管理,推动博士后事业健康发展,评估工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在2008年制定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办法》,每隔五年会对所有设立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工作站开展评估工作。
根据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2015年度博士后综合评估结果的通报》评估结果:
298个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4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评为优秀等级;
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8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不合格等级;
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予以撤销。
反映出2015年被评为不合格等级以及被撤销的科研站多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此次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只建不运营”、“存在人才流失”、“企业不重视评估工作”,甚至有的企业长期缺乏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这些博士后工作站所存在的问题,让授牌的工作站“名存实亡”,最终走向被撤销的结局。
然而博士后事业的发展是细致而漫长的工作,需要政策资金的支持、科研人员的投入,更需要得到企业的重视。对工作站运行与管理上的不足及时改正,有计划、有部署的进行工作站管理与运行,是博士后工作站长期健康开展、深入持久发展的重要基础。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上一轮(2015年)博士后工作站评估指南,各设站单位可参考此文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2020年,新一轮的工作站评估工作即将开展,请各设站单位密切关注相关通知,具体评估细则以正式下发的通知文件为准。
2015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评估办法
一、评估方式
评估工作按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实施。
二、评价对象
所有设立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工作站开展评估工作
三、评估内容
依照评价办法,重点围绕工作站建设情况,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情况、科研情况、研究成果、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   
四、评估程序
(一)工作准备
每五年下发一次综合评估通知和评估指标体系。
(二)数据采集与自查
工作站填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评估表》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后研究人员调查问卷》等评估报表,并进行评估数据的自查工作。  
博士后工作日常数据和公共数据的采集工作由全国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负责。 
(三)数据整理与核查
地方和部门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负责对参评流动站、工作站的评估数据和材料进行核实,签署评价意见,上报全国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全国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组织对参加评估的流动站、工作站进行实地检查。  
(四)数据统计与评定
全国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负责对评估数据进行整理、汇总、统计和计分。  
五、评估结果
全国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根据评估数据的统计结果确定评估等级。博士后工作站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
全国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对管理工作优秀的工作站进行表彰;对管理不善、评估不合格、不具备设站条件的工作站视情况予以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撤销,并向社会公布。

暂无评论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在线客服